排序辅助算法题目集合

leetcode274 H 指数

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citations ,其中 citations[i] 表示研究者的第 i 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。计算并返回该研究者的 h 指数。 根据维基百科上 h 指数的定义:h 代表“高引用次数” ,一名科研人员的 h 指数 是指他(她)至少发表了 h 篇论文,并且 至少 有 h 篇论文被引用次数大于等于 h 。如果 h 有多种可能的值,h 指数 是其中最大的那个。

题解

1
2
3
4
5
6
7
8
9
10
int hIndex(vector<int>& citations) {
sort(citations.begin(), citations.end());
int h = 0, i = citations.size() - 1;
while (i >= 0 && citations[i] > h) {
h++;
i--;
}
return h;
}

给定数组求组合

leetcode39 组合总和

给你一个 无重复元素 的整数数组 candidates 和一个目标整数 target ,找出 candidates 中可以使数字和为目标数 target 的 所有 不同组合 ,并以列表形式返回。你可以按 任意顺序 返回这些组合。 candidates 中的 同一个 数字可以 无限制重复被选取 。如果至少一个数字的被选数量不同,则两种组合是不同的。 对于给定的输入,保证和为 target 的不同组合数少于 150 个。

思路

题目要求得到所有组合,而不是值。所以考虑通过递归和回溯的方式得到不用的组合 组成元素和数量相同的两个组合为同一种组合,所以在递归的时候需要传递当前的候选值范围 由于有目标值的要求,可以通过排序剪枝不可能的组合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class Solution {
private:
vector<vector<int>> ret;
public:

void getSum(vector<int>& candidates, int target, int start, int sum, vector<int>& host) {
// 若满足条件则记录
if (sum == target) {
ret.push_back(host);
return;
}
// 从取值起始点遍历候选值
for (int i = start, num = candidates.size(); i < num; i ++) {
// 如果加上最小值都超过目标条件,那么可以直接结束遍历
if (sum + candidates[i] > target) break;
// 加入当前值到组合中
host.push_back(candidates[i]);
// 通过罗列自身及之后的候选值构建满足条件的组合
getSum(candidates, target, i, sum + candidates[i], host);
// 回溯组合
host.pop_back();
}
}

vector<vector<int>> combinationSum(vector<int>& candidates, int target) {
sort(candidates.begin(), candidates.end());
vector<int> v;
getSum(candidates, target, 0, 0, v);
return ret;
}
};

贪心算法题目集合

leetcode452 用最少数量的箭引爆气球

有一些球形气球贴在一堵用 XY 平面表示的墙面上。墙面上的气球记录在整数数组 points ,其中 points[i] = [, ] 表示水平直径在 之间的气球。你不知道气球的确切 y 坐标。 一支弓箭可以沿着 x 轴从不同点 完全垂直 地射出。在坐标 x 处射出一支箭,若有一个气球的直径的开始和结束坐标为 , 且满足 ≤ x ≤ ,则该气球会被 引爆 。可以射出的弓箭的数量 没有限制 。 弓箭一旦被射出之后,可以无限地前进。 给你一个数组 points ,返回引爆所有气球所必须射出的 最小弓箭数 。

题解

排序,记录最小右边界(箭所能移动的最远方向),若不在射程范围内,记录新的右边界,否则更新最小右边界

树算法题目集合

leetcode199 二叉树的右视图

给定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,想象自己站在它的右侧,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顺序,返回从右侧所能看到的节点值。

leetcode230 二叉搜索树中第 K 小的元素

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根节点 root ,和一个整数 k ,请你设计一个算法查找其中第 k 小的元素(从 1 开始计数)。

题解

root->left->val < root->val < root->right->val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int kthSmallest(TreeNode* root, int k) {
int count = 0;
stack<TreeNode*> treeStack;
treeStack.push(root);
while (treeStack.size() > 0) {
TreeNode* base = treeStack.top();
if (base->left == nullptr) {
count ++;
treeStack.pop();
if (count == k) {
return base->val;
}
if (base->right != nullptr) {
treeStack.push(base->right);
continue;
}
}
else {
treeStack.push(base->left);
base->left = nullptr;
continue;
}
}
return 0;
}

leetcode148 排序链表

给你链表的头结点 head ,请将其按升序排列并返回排序后的链表

题解

归并排序链表,递归分治,子链表按序合并

树和算式

Leetcode 题解

各种表达式没有本质区别,他们其实是同一个语法树,只是遍历方式不同而得到的不同式子;是一个事物的一体多面,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观察罢了。

中缀表达式是其对应的语法树的中序遍历; 后缀表达式是其对应的语法树的后序遍历; 前缀表达式是其对应的语法树的前序遍历;

leetcode105 从前序与中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

给定两个整数数组 preorder 和 inorder ,其中 preorder 是二叉树的先序遍历, inorder 是同一棵树的中序遍历,请构造二叉树并返回其根节点。

题解

前序遍历提供根节点,中序遍历提供子树结构

Leetcode 题解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TreeNode* buildTree(vector<int>& preorder, vector<int>& inorder) {
this->preorder = preorder;
for(int i = 0; i < inorder.size(); i++)
dic[inorder[i]] = i;
return recur(0, 0, inorder.size() - 1);
}
private:
vector<int> preorder;
unordered_map<int, int> dic;
TreeNode* recur(int root, int left, int right) {
if (left > right) return nullptr; // 递归终止
TreeNode* node = new TreeNode(preorder[root]); // 建立根节点
int i = dic[preorder[root]]; // 划分根节点、左子树、右子树
node->left = recur(root + 1, left, i - 1); // 开启左子树递归
node->right = recur(root + i - left + 1, i + 1, right); // 开启右子树递归
return node; // 回溯返回根节点
}
};

leetcode94 树的中序遍历

中序遍历

使用栈数据结构控制遍历节点顺序,类比递归调用的栈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/**
*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.
* struct TreeNode {
* int val;
* TreeNode *left;
* TreeNode *right;
* TreeNode() : val(0), left(nullptr), right(nullptr) {}
* TreeNode(int x) : val(x), left(nullptr), right(nullptr) {}
* TreeNode(int x, TreeNode *left, TreeNode *right) : val(x), left(left), right(right) {}
* };
*/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vector<int> inorderTraversal(TreeNode* root) {
vector<int> ret;
if (root == nullptr) return ret;
stack<TreeNode*> tree;
tree.push(root);
while (! tree.empty()) {
TreeNode* top = tree.top();
if (top->left != nullptr) {
tree.push(top->left);
top->left = nullptr;
continue;
}
ret.push_back(top->val);
tree.pop();
if (top->right != nullptr) {
tree.push(top->right);
}
}
return ret;
}
};

通过递归重复根节点操作

leetcode124 二叉树中的最大路径和

路径 被定义为一条从树中任意节点出发,沿父节点-子节点连接,达到任意节点的序列。同一个节点在一条路径序列中 至多出现一次 。该路径 至少包含一个 节点,且不一定经过根节点。 路径和 是路径中各节点值的总和。 给定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其 最大路径和,即所有路径上节点值之和的最大值。

思路

共有两种路径,一种是左右节点跨越根的环形路径,一种为父子节点的直线路径 在递归的过程中,若子树的值为负,对最大和无贡献,可置为 0,计算左右子树和根节点的和,更新当前最大值 注意递归的返回值需包含根节点,已构成完整路径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class Solution {
private:
int maxSum = 0;
public:
int getMax(TreeNode_ root) {
if (! root) return 0;
int left = max(0, getMax(root->left));
int right = max(0, getMax(root->right));
maxSum = max(maxSum, root->val + left + right);
return root->val + max(left, right);
}

int maxPathSum(TreeNode* root) {
maxSum = INT_MIN;
getMax(root);
return maxSum;
}

};

完全二叉树

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如下:在完全二叉树中,除了最底层节点可能没填满外,其余每层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,并且最下面一层的节点都集中在该层最左边的若干位置。若最底层为第 h 层,则该层包含 1~ 2^h 个节点。

leetcode222 完全二叉树的节点个数

给你一棵 完全二叉树 的根节点 root ,求出该树的节点个数。

比较有趣的思路:参考

比较左右子树高度,若相等则左子树必为满树,若不相等则右子树必为满树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
// 计算子树高度
int getHeight(TreeNode* root) {
if (! root) return 0;
return 1 + max(getHeight(root->left), getHeight(root->right));
}

// 计算子树节点数
int countNodes(TreeNode* root) {
if (! root) return 0;
int leftHeight = getHeight(root->left);
int rightHeight = getHeight(root->right);
// 比较子树高度
if (leftHeight == rightHeight) {
// 递归计算子树节点数,累加完全树节点数
return countNodes(root->right) + (1 << leftHeight);
}
else {
return countNodes(root->left) + (1 << rightHeight);
}
}
};

栈算法题目集合

leetcode71 简化路径

给你一个字符串 path ,表示指向某一文件或目录的 Unix 风格 绝对路径 (以 '/' 开头),请你将其转化为更加简洁的规范路径。 在 Unix 风格的文件系统中,一个点(.)表示当前目录本身;此外,两个点 (..) 表示将目录切换到上一级(指向父目录);两者都可以是复杂相对路径的组成部分。任意多个连续的斜杠(即,'//')都被视为单个斜杠 '/' 。 对于此问题,任何其他格式的点(例如,'...')均被视为文件/目录名称。 请注意,返回的 规范路径 必须遵循下述格式: 始终以斜杠 '/' 开头。 两个目录名之间必须只有一个斜杠 '/' 。 最后一个目录名(如果存在)不能 以 '/' 结尾。 此外,路径仅包含从根目录到目标文件或目录的路径上的目录(即,不含 '.' 或 '..')。 返回简化后得到的规范路径。

题解

参考题解

leetcode150 逆波兰表达式求值

给你一个字符串数组 tokens ,表示一个根据 逆波兰表示法 表示的算术表达式。 请你计算该表达式。返回一个表示表达式值的整数。 注意: 有效的算符为 '+'、'-'、'*' 和 '/' 。 每个操作数(运算对象)都可以是一个整数或者另一个表达式。 两个整数之间的除法总是 向零截断 。 表达式中不含除零运算。 输入是一个根据逆波兰表示法表示的算术表达式。 答案及所有中间计算结果可以用 32 位 整数表示。

题解

从左向右遍历,用栈存储数字,遇到符号出栈两个数字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int evalRPN(vector<string>& tokens) {
long result = 0;
stack<int> nums;
for (string token : tokens) {
if (token != "+" && token != "-" && token != "*" && token != "/") {
nums.push(stoi(token));
continue;
}
int n2 = nums.top();nums.pop();
int n1 = nums.top();nums.pop();
if (token == "+") {
nums.push(n1 + n2);
}
else if (token == "-") {
nums.push(n1 - n2);
}
else if (token == "*") {
nums.push(n1 * n2);
}
else if (token == "/") {
nums.push(n1 / n2);
}
}
return nums.top();
}
};

leetcode84 柱状图中最大的矩形

给定 n 个非负整数,用来表示柱状图中各个柱子的高度。每个柱子彼此相邻,且宽度为 1 。 求在该柱状图中,能够勾勒出来的矩形的最大面积。

单调栈获取两端更小值的索引

刚接触到题目以为与最大盛水量是相同解法,这题的不同之处在于面积取决于区间内的最小值,而不是两端的最小值 由此,对于柱高上升的区间,起始柱总能取其高计算面积,若新加入的柱高小于栈顶高,则表示已到达栈顶对应开区间的右端点,将栈顶弹出,新的栈顶表示开区间的左端点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int largestRectangleArea(vector<int>& heights) {
int maxS = 0;
// 方便计算开头与末尾的柱面积
heights.insert(heights.begin(), 0);
heights.emplace_back(0);
int n = heights.size();
// 单调栈
stack<int> rise;
rise.emplace(0);
for (int i = 1; i < n; i ++) {
// 触及右边界,出栈直到栈再次单调或为空
while (! rise.empty() && heights[rise.top()] > heights[i]) {
int h = heights[rise.top()]; rise.pop();
int w = i - rise.top() - 1;
maxS = max(maxS, h * w);
}
rise.emplace(i);
}
return maxS;
}

leetcode85 最大矩形

给定一个仅包含 0 和 1 、大小为 rows x cols 的二维二进制矩阵,找出只包含 1 的最大矩形,并返回其面积。

逐行求解最大矩形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int maximalRectangle(vector<vector<char>>& matrix) {
int maxS = 0;
int m = matrix.size(), n = matrix[0].size();
vector<int> heights(n + 2, 0);
stack<int> rise;
// 遍历每一行
for (int i = 0; i < m; i ++) {
rise.emplace(0);
// 计算当前高度
for (int j = 0; j < n + 1; j ++) {
if (j < n) {
// 若为0则高度置0
if (matrix[i][j] - '0') heights[j + 1] += 1;
// 若为1高度加1
else heights[j + 1] = 0;
}
// 区间判断
while (! rise.empty() && heights[rise.top()] > heights[j + 1]) {
int h = heights[rise.top()]; rise.pop();
int w = (j + 1) - rise.top() - 1;
maxS = max(maxS, h * w);
}
rise.emplace(j + 1);
}
while (! rise.empty()) rise.pop();
}
return maxS;
}

leetcode739 每日温度

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temperatures ,表示每天的温度,返回一个数组 answer ,其中 answer[i] 是指对于第 i 天,下一个更高温度出现在几天后。如果气温在这之后都不会升高,请在该位置用 0 来代替。

单调递减栈

若当前温度比当前栈顶高,则必为最近一个高温,否则记录在栈中待找寻下一个高温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vector<int> dailyTemperatures(vector<int>& temperatures) {
int n = temperatures.size();
vector<int> ret(n, 0);
stack<int> down;
down.emplace(0);
for (int i = 1; i < n; i ++) {
while (! down.empty() && temperatures[down.top()] < temperatures[i]) {
ret[down.top()] = i - down.top();
down.pop();
}
down.emplace(i);
}
return ret;
}

哈希表算法题目集合

leetcode380 O(1) 时间插入、删除和获取随机元素

实现 RandomizedSet 类:

RandomizedSet() 初始化 RandomizedSet 对象 bool insert(int val) 当元素 val 不存在时,向集合中插入该项,并返回 true ;否则,返回 false 。 bool remove(int val) 当元素 val 存在时,从集合中移除该项,并返回 true ;否则,返回 false 。 int getRandom() 随机返回现有集合中的一项(测试用例保证调用此方法时集合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)。每个元素应该有 相同的概率 被返回。 你必须实现类的所有函数,并满足每个函数的 平均 时间复杂度为 O(1) 。

题解

STL 关联式容器中: set 和 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为红黑树,因为 map 和 set 要求是自动排序的,红黑树能够实现这一功能,并且各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较低,而 unordered_set 和 unordered_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为哈希表,查找时间复杂度为常数级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class RandomizedSet {
public:
vector<int> data;
unordered_map<int, int> record;

RandomizedSet() {

}

bool insert(int val) {
if (record.contains(val)) {
return false;
}
data.push_back(val);
record[val] = data.size() - 1;
return true;
}

bool remove(int val) {
if (! record.contains(val)) {
return false;
}
data[record[val]] = data[data.size() - 1];
record[data[record[val]]] = record[val];
data.pop_back();
record.erase(val);
return true;
}

int getRandom() {
return data[rand() % data.size()];
}
};

/**
* Your RandomizedSet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:
* RandomizedSet* obj = new RandomizedSet();
* bool param_1 = obj->insert(val);
* bool param_2 = obj->remove(val);
* int param_3 = obj->getRandom();
*/

leetcode128 最长连续序列

给定一个未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 ,找出数字连续的最长序列(不要求序列元素在原数组中连续)的长度。 请你设计并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(n) 的算法解决此问题。

题解

  • unordered_set 去重
  • 遍历找到各个连续子序列的头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int longestConsecutive(vector<int>& nums) {
unordered_set<int> num_set;
for (auto n : nums) num_set.insert(n);
int max_len = 0;
for (auto n : num_set) {
if (!num_set.count(n - 1)) {
int cur_num = n;
while (num_set.count(cur_num + 1)) {
cur_num ++;
}
max_len = max(cur_num - n + 1, max_len);
}
}
return max_len;
}
};

双指针算法题目集合

思路

指针从两端收缩

遍历解空间为上三角,参考解析

leetcode11 盛最多水的容器

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 height 。有 n 条垂线,第 i 条线的两个端点是 (i, 0) 和 (i, height[i]) 。 找出其中的两条线,使得它们与 x 轴共同构成的容器可以容纳最多的水。 返回容器可以储存的最大水量。 说明:你不能倾斜容器

题解

两端逼近,优先短边收缩

leetcode167. 两数之和 II - 输入有序数组

给你一个下标从 1 开始的整数数组 numbers ,该数组已按 非递减顺序排列 ,请你从数组中找出满足相加之和等于目标数 target 的两个数。如果设这两个数分别是 numbers[] 和 numbers[] ,则 1 <= index1 < index2 <= numbers.length 。 以长度为 2 的整数数组 [, ] 的形式返回这两个整数的下标 。 你可以假设每个输入只对应唯一的答案 ,而且你不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元素。 你所设计的解决方案必须只使用常量级的额外空间。

题解

两端逼近,< target 收缩左值,> target 收缩右值

p